喻嘉言一针救二命
清代高士奇《牧斋遗事》记载:清初名医喻嘉言一针救二命的故事。一天,喻嘉言路过城北的一些破旧房子时,这里经常是居民临时停放棺材的地方。他突然看到一口好像是新停放的棺材底缝流出了鲜血。他吃惊地问邻居,邻人说:“刚才一家人的妻子死了,才把棺材放到这里。”喻嘉言便急忙找到死者的丈夫,告诉他说:“你的妻子没有死。凡是人死了血色是黑暗的,活人的血色是鲜红的。金沙集团娱乐场网址看见你妻子的棺材底流出的血是鲜红色的,快快开棺救治吧!”原来这位妇人因难产失血过多,昏迷了一天一夜,她的丈夫认为妻子已经死了,就把他成殓起来,准备择期埋葬。听到喻嘉言这么一说,丈夫立即打开棺材。喻嘉言急诊妇人之脉,果然脉息未绝,于是就在她的心胸之间扎了一针,针还未拔出来,就听到呱呱的哭声。妇人分娩了,婴儿也得救了。她的丈夫背负复活的妻子,怀中抱着新生的婴儿,喜气洋洋地回家去了。
“医林状元”龚廷贤
龚廷贤一生行医六十余载,曾云游南京、河南、北京等地行医,明万历二十一( 1593) 年,明藩王鲁王朱三畏之张妃,年近五十,患臌胀危症,经王府及两京各省诸医屡治无效,病势垂危。龚氏经曹州医官张省吾推荐被聘至鲁王府,投药一二剂辄已见效,再经调治半年,乃获全安。鲁王大喜,赐“医林状元”匾额一方,从而“声名烨烨播京师”。
危亦林公开家传秘方
危亦林著《世医得效方》载方3300余首,收载了危氏自高祖以下五世所积累的家传有效之方,保存了大量濒于失传的古代验方,公布了自己创制的许多有效方剂,如骨科手术的全身麻醉草乌散、治疗水肿的秘传八方、治疗痈疽的秘传十方等等。他以一个医学家的宽广胸怀,无私将秘方奉献给民众,实在令人钦佩。王充林在《危氏世医得效方序》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:“南丰危亦林,先世遇古名医董奉远孙京,受医术,其后世业之。且遍参诸科,至亦林五代叶,而学益备,技益工,所全活者益众。乃取平昔所用古方验而无失者,并与其祖、父以来得之师授者,类萃成书,仿《圣济总录》以十三科编次,名曰《世医得效方》,将锓梓以广其传。余观世之人,得一方辄靳靳焉莫肯示人,往往以《肘后》《千金》为解。今危氏以五代所得之秘,一旦尽以公诸人,其过人远矣。”
罗俊彦起死挽危
《南丰县志》记载名医罗俊彦起死挽危的故事:清代名医罗俊彦,康熙乙未年春,建昌府知府于翔召罗俊彦诊母病,至,闻已死。俊彦曰:虽然不可以不视也。趋视之,曰:是可救也。令将顶发剪去一瓣,取陈艾灸之复苏,用药调治而愈。于曰:吾母死逾时,先生航鹕臣庞槔殖⊥吩知其未死。曰:观太夫人神色未变,特风痰贯顶也,故灸之。此或因太夫人梳头时使侍婢摇扇久,故受风耳。于曰:诚有之,先生术何神也。赐“国手婆心”扁额,医名大噪。
张厚生救死挽婴
《广昌县志》亦记载当地名医张厚生救死挽婴的故事。1951 年秋天,甘竹下街张佑荪的长子张大安,出生刚刚六个月便染上了麻疹,高烧十天不退,经几个医生诊治都毫无起色,奄奄一息,危在旦夕,家人痛心绝望,准备将孩子丢弃。张厚生听说后连夜赶到张佑荪家,先用针灸急救,等孩子脱离危险后,又细心观察分析症候,辨证施药,并亲自为患儿喂药,使孩子转危为安,喜获重生。父母家人感激不尽,此事传诵于乡间,记录于县志。
李元馨起死回生
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抚州霍乱流行,一花姓富翁吐泻七日,无热腹痛,肢厥无脉。诸名医投以理中、四逆不应,束手无策。家属请青年医生李元馨试试,患者人事不省,手足逆冷,无脉,肠鸣漉漉,灌粥则泄粥,灌参汤则泄参汤,濒于死亡。
诊时见目红面赤,斜视不瞬,唇紫,舌燥,苔枯黄,前板牙光燥。先生诊为热深厥深、热结旁流,主张以大承气汤攻下。其家属坚决反对,认为“本已泄泻无度,奄奄一息,再予峻攻,岂不速毙?”经再三说理,乃依以大黄甘草汤( 大黄 7g,甘草 3g) 随时灌服。药后肠鸣见止,但不下泄,初见成效,当日继以大承气汤频频灌服,服二煎药后,便下黑粪甚多,秽恶难当,次日病人神志清楚,吐泻俱止,已能坐起看报,再调理而瘥。此事广为传播,李元馨从此名声大振。